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守信用的朋友,他们或许拖欠债务,或许言而无信,对于这些失信人,我国有没有相关的惩罚措施呢?很多人好奇,失信人是否只有二年的期限?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。
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失信人,失信人指的是那些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或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,被**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自然人、法人或其他组织,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,也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。
在我国,对失信人的惩戒措施是非常严格的,下面,我们就来聊聊失信人的期限问题。
失信人的期限并不是固定的二年,根据我国《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规定》,失信人的期限一般为二年,但这个期限是可以延长的,如果失信人在二年内仍不履行义务,或者有隐藏、转移财产等行为,期限可以延长一到三年,也就是说,失信人的期限最长可以达到五年。
失信人在期限内能否摆脱这个“帽子”呢?当然可以,失信人只要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就可以向**申请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,这样一来,失信人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。
下面,我们再来看看失信人会受到哪些影响。
失信人在出行方面会受到限制,他们不能乘坐飞机、列车软卧、轮船二等以上舱位,也不能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、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,失信人还不得入住星级以上宾馆、酒店,不得旅游、度假等。
在消费方面,失信人也会受到限制,他们不能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、扩建、高档装修房屋,也不能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,失信人还不得租赁高档写字楼、宾馆、公寓等场所办公,不得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。
除此之外,失信人在融资、招投标、行政审批、市场准入等方面也会受到限制,这些限制措施让失信人在生活中寸步难行,从而倒逼他们尽快履行义务。
看到这里,有些人可能会觉得,失信人的期限和影响似乎并不严重,但实际上,失信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不止这些,失信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受到限制,更在精神层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信用,遵守法律法规,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公民,以下几招,或许能帮助大家避免成为失信人:
1、增强法律意识,遵守合同约定,诚实守信。
2、与他人发生**时,积极协商解决,避免对簿公堂。
3、如有债务,要主动履行还款义务,避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。
4、与他人合作时,了解对方的信誉和实力,避免因合作方失信而受牵连。
失信人的期限并非固定二年,而是根据其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整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信用,远离失信行为,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,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失信人的相关事宜,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氛围。